牙髓炎是口腔中比较多发和常见的口腔疾病,它主要是由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所引起的。疼痛是牙髓炎的主要症状,按照它的病变程度可以将牙髓炎分为两类,一是急性牙髓炎,另一个是慢性牙髓炎。
1、急性牙髓炎
急性牙髓炎可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,也可由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而来。主要表现为自发性、阵发性痛,且无法定位疼痛位置,夜间疼痛会更加明显,受到温度刺激时加剧疼痛。根据炎症的发展,急性牙髓炎又可以分为浆液期和化脓期。
(1)急性浆液性牙髓炎
通常是牙髓充血的持续发展,它的病变范围是局限在冠部牙髓,而且是局部性的浆液性的牙髓炎,当病变波及到根髓的时候,就是全部性的浆液性牙髓炎。
(2)急性化脓性牙髓炎
急性浆液性牙髓炎病程比较短,在牙髓炎短暂的浆液期中,渗出的白细胞不断坏死、液化,形成脓肿,即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。(化脓可能是局限的,也可能是弥散的。)这种情况下就是比较严重的牙齿疾病。
2、慢性牙髓炎
慢性牙髓炎是最常见的,而且没有典型的症状,也没有自发性的疼痛。大多数慢性牙髓炎是由于急性牙髓炎没彻底治疗所导致的,如果身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引流不畅,慢性牙髓炎又会转化成急性牙髓炎,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。临床上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、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三类。
(1)慢性闭锁性牙髓炎
牙髓尚未暴露,但多可查及深龋洞、冠部充填体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,去净腐败坏死物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。慢性炎症可以维持较长时间。一般没有显著的自发性疼痛或有间断性的钝痛,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性的冷、热刺激性痛病史。
(2)慢性溃疡性牙髓炎
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又称慢性开放性牙髓炎。这时牙髓组织已经暴露,表面形成溃疡。一般没有明显的自发疼痛,但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时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。患者由于怕痛而长期废用患牙,导致大量软垢、牙石堆积。
(3)慢性增生性牙髓炎
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。多发生于年轻人,牙髓已暴露,由于经受轻度而持久的刺激,引起增生反应。大而深的龋洞中有红色的“蘑菇”形状的肉芽组织——【牙髓息肉】,探之无痛,但极易流血,一般没有自发疼痛,有时进食时患牙就会感到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的现象,由于长期不敢使用患牙咀嚼食物,导致患牙及其邻近的牙齿有牙结石沉积。
以上就是关于牙髓炎分类的全部介绍了,如果有牙髓炎的人一定要及时去治疗喔,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,坚持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,牙刷最好使用软毛的,也可以配合间隙刷、牙线、冲牙器清除留在口腔的食物残渣和细菌。
在饮食方面应选择高营养、高蛋白、易咀嚼为主的食物,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洋葱、韭菜、大葱蒜等,以免刺激牙髓,使疼痛加重。